联系我们

座机:027-87580888
手机:18971233215
传真:027-87580883
邮箱:didareneng@163.com
地址: 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中国地质大学校内(武汉)

地热分布规律

浙江省地热资源分布规律

浙江省地热资源分布规律

  1 浙江省地形地貌特征
  浙江东西和南北的直线距离均为450km左右,陆域面积10.18万km2,为中国的1.06%,是中国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浙江山地和丘陵占70.4%,平原和盆地占23.2%,河流和湖泊占6.4%,耕地面积仅208.17万公顷,故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大致可分为浙北平原、浙西丘陵、浙东丘陵、中部金衢盆地、浙南山地、东南沿海平原及滨海岛屿等六个地形区。

  浙江地形自西南向东北呈阶梯状倾斜,西南以山地为主,中部以丘陵为主,东北部是低平的冲积平原,“七山一水二分田”是浙江地形的概貌。浙北地区水网密集的冲积平原,浙东地区的沿海丘陵,浙南地区的山区,舟山市的海岛地貌,可谓山河湖海无所不有。西南多为千米以上的群山盘结,其中位于龙泉境内的黄茅尖,海拔1929m,为浙江省最高峰。地形以丘陵、山脉、盆地为主,占浙江省总面积70.4%。平原面积23.2%,四大平原杭嘉湖平原(杭州、嘉兴、湖州),宁绍平原(宁波、绍兴)、金丽衢平原(金华、丽水、衢州),温台平原(温州、台州)。

  2 浙江省区域构造概况
  浙江省属于环太平洋构造-岩浆活动带的一部分,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活动带上,区内无现代火山活动,但中生代以来地壳运动活跃,深断裂发育,其特点是,伴有大规模中酸性岩浆活动,形成东南沿海火山岩带及大量花岗岩,广泛分布的北北东、东西及北西向深断裂控制了区内岩浆活动带的分布。上述断裂及其配套构造在近时期活动性仍较强烈,它们多数可成为地下水运动和上升的良好通道,从而导致区内温泉(或地下热水点)较为普遍,构成我国东南沿海地热带的北东段。

  3 浙江省地热(温泉)资源概况
  浙江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的环太平洋岩浆活动带的西半环,在欧亚板块剧烈碰撞中,发生了频繁的地质构造运动,并伴有岩浆活动,地壳深处的熔融岩浆热源,通过深层地下水的循环,沿构造带传送到地表,形成了较多的地热(温泉)点。据浙江省地质矿产研究所1999年的统计,全省地热(温泉)异常点有81处,其中,已开发地热温泉)4处,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地热突发增温点多处,有的温度还很高,具有进一步寻找高温泉点的价值。从全省地热(温泉)点分布地域来看,大致可划分为4个地热(温泉)带,即浙东沿海地热温泉)带、浙中地热温泉)带、浙西地热(温泉)带和浙北地热(温泉)带。

  4 浙江省地热资源类型
  根据浙江省地质构造特征,地热资源形成条件,以及已初步查明的地热异常区(点)的类比,由江山绍兴深断裂将浙江省分为两大区,即属华南褶皱系的浙东南褶皱带区(简称“浙东南区”)和属扬子准地台的钱塘台褶带区(简称“浙西北区”)。

  浙东南区中、新生代构造活动强烈,岩浆侵入、断裂构造发育,中生代沉积盆地广泛分布。由白垩系碎屑岩类为盖层、以花岗岩类为主的热储构成的沉积盆地及其边缘,是寻找地热资源的主要“靶区”。

  浙西北区以前奥陶系(局部石炭二盛系)碳酸盐岩溶洞裂隙为主要热储。按其地质结构和盖层特点,又可分为三种类型:隆起型、隐伏隆起型和沉积盆地型。

  初步分析,浙东南褶皱带区的沉积盆地计有22个,面积约为11540km2,分布于宁波、台州、温州和丽水等市。钱塘台褶带隆起区分布面积约7400 km2 ,其中常山及淳安昌化一带分布面积超过3000 km2,热储埋深浅,建德桐庐富阳地热区,热储埋深较大,隆起区盖层多为古生界碎屑岩。隐伏隆起型地热勘查区主要分布于杭嘉湖地区,分布面积2350km2。沉积盆地型地热勘查区则分布于嘉兴、湖州、杭州、金华、衢州及绍兴等七市的16个面积大小不等、以白垩纪为主的沉积盆地内。碳酸盐岩热储埋藏深度较大,局部可能超过3000m。总计面积6990km2。因此,浙江省可供地热勘查的总面积近30000km2,总体前景良好。

  5 浙江省地热点概况及其分布与地质构造关系
  按地热资源温度分级标准,省内现已查明的≥25℃地热点计有17处,其中绝大部分地热点热水温度在25~62℃之间,属低温地热资源,大于90℃的中温地热资源仅桐乡梧桐一处,该处地下热水温度达95℃,为全省之冠。杭州灯芯巷地热点一米测温温度为68.45℃,尚待深入工作(图1)。

  若将20-25℃地热点统计在内,尚有海宁水厂(24.8℃)、杭州古荡(22.3℃)、临安平山(24℃)、东阳上溪(22℃)、遂昌治岭头(22℃)及平阳敖江(24℃)等六处。此外,通过检查已基本落实的地热线索点有上虞汤浦、缙云仙都、奉化葛岙、宁海深圳及三门水岙门等五处。其他地热点的分布,总体上具有北部、东部密集,温度较高,向南、向西,地热点减少,温度较低的特点,其控制因素为:

  (1)总体上受深部地壳结构的控制。从莫霍面等深度图上可见(图1),地热点多分布在地壳厚度≤30km的范围内,即上地幔隆起区。沿海地热点成带状分布,显示了受深断裂控制的特点。

  (2)浙江省地热点均属深循环成因,地热点多受与深断裂构造有关的次级断裂控制,断裂性质多为张性或张扭性,产状以北西走向为主,其次为北北东及东西向,地热点常出现在两组或两组以上断裂的交汇部位。控热断裂分布在基底隆起区边缘或白垩纪盆地边部(如武义、湖山)。

  (3)控热断裂形成时期较新,多为燕山晚期,喜山期或长期活动性断裂。从浙江地震局编制的全省震中分布图可以看出,浙江的历史地震与仪器记录的地震集中分布在北纬30°线以北,宁波-庆元一带及温州、舟山地区。表明了浙江省地热点分布区亦是新构造运动比较发育的地区。

浙江省地热资源分布规律

  图1    浙江省地热点分布图

  1-地热点;2-地热线索点;3-莫霍面等深线
  地热点:1-长兴煤山;2-湖州白雀;3-湖州苍山;4-安吉上墅;5-临安湍口;6-嘉兴水泥厂;7-嘉善惠民水厂;8-桐乡梧桐水厂;9-嘉兴王店水厂;10-杭州灯芯巷;11-宁波卖面桥;12-宁波孔桥;13-宁海南溪;14-武义塔山;15-武义溪里;16-遂昌湖山;17-泰顺雅洋
  地热线索点:①-上虞汤浦;②-缙云仙都;③-奉化葛岙;④-宁海深圳;⑤-三门水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