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评估

地质灾害遥感调查监测技术的发展状况

  我国幅员辽阔,地质结构多样,是一个地质灾害 多发的国家。不合理的人类经济工程活动使得地质灾害的发生日趋加剧,严重地威胁着国家财产和人民的生命安全,阻碍了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现代航天技术遥感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为地球资源与环境监测研究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也为地质灾害的调查和研究提供了崭新的手段。长期以来,遥感技术已经成为对区域地质灾害及其发育环境宏观调查和监测不可缺少的先进技术,在地震(活动性断裂)、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沉降和土地荒漠化等地质灾害的调查、监测和研究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大型工程建设防灾减灾及突发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遥感技术应用于地质灾害调查,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在国外,开展较好的有日本美国、欧共体等。日本利用遥感图像编制了全国1B5万地质灾害分布图;欧共体各国在大量滑坡泥石流遥感调查基础上,对遥感技术方法作了系统总结,指出识别不同规模、不同亮度或对比度的滑坡泥石流所需遥感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我国地质灾害的遥感调查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是在为山区大型工程服务中逐渐发展起来,并扩 大到铁路及公路选线、山区城镇等区域(冯东霞等,2002)。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开展以来,应用数字地质灾害技术,先后完成长江三峡库区、青藏铁路沿线、喜马拉雅山地区、川东等地近40000km2的地质灾害专项遥感调查工作;在2005年以来部署的黄土地区、西南地区、湘鄂桂地区等地质灾害危害严重地区127个县近40万平方千米1B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中都广泛采用了遥感技术,以SPOT-5数据进行区域覆盖,重点区用1m以上高分辨率数据覆盖。
 
  2008年以来,在/5#120汶川特大地震灾害、/6#50重庆武隆铁矿乡鸡尾山发生的山体崩塌特大灾害、4#14玉树地震灾害、/6#280关岭滑坡特大灾害、/8#70甘肃舟曲县特大泥石流灾害等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中,遥感技术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5#120汶川地震灾区完成的/次生地质灾害航空遥感调查0项目,运用国内最先进的航空遥感技术装备及手段,开展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多平台、多传感器、多数据处理系统航空遥感应急灾情灾害调查,在最短的时间内为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国家相关部委及受灾地方政府提供了高清晰灾区影像和灾情灾害解译信息;获取的首张震后灾区航空遥感图像和映秀镇)汶川沿线高精度数字航空遥感图像,被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的同志称赞为是对抗震救灾的/伟大贡献0。成果直接服务于国家抗震应急救灾有关部门,为指挥抗震救灾、防范次生地质灾害、开展灾后重建等工作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在救灾与灾后重建决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王平等,2009;赵英时等,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