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

野外地质记录中观察点的布置和标测方法

  1、观察点的布置原则
 
  观察点的作用在于能准确地控制地质界线或地质要素的空间位置。其布置原则应是能有效地控制各类地质界线和地质要素。一般在地层的填图单位界线、标志层、化石点、岩相界线或岩性明显变化的地点,侵入体的界线、接触带等,节理、劈理、片理、断层和褶皱等构造要素的观测和统计地点,矿化蚀变带、矿体(矿点)等,岩性及产状控制点和各类采样点等均应有观察点控制。观察点布置密度应依据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序而定,不能平均等距性地布置观察点,否则不仅将会漏掉一些有重要地质意义的观察点,而且还会布置一些无效的观察点,从而影响布点的质量。
 
  2、观察点的标测方法
 
  在地形图上标定观察点的位置必须力求准确,误差范围不能超过规范精度要求(一般要求在野外手图比例尺的图面上不超过1mm)。当地形地物标志明确时,可直接目测标定点位;当微地形特征不明显时,则可利用手持式卫星定位仪(GPS)定位或用罗盘交汇【测量观察点与已知地形控制点(山头、村庄等)的方位关系,用后方交会法确定位置。后方交会法,一般应三点交会,其方位线间的夹角应大于45?,以减小误差。如三线相交不在一点,出现视差三角形,则以三角形的重心做点位】定位。